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济宁肿瘤医院
首页 >老年健康

大肠癌

发布时间:2013-5-6   点击次数:1934   来源:

目录
综述
流行病学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误区:
预后
预防
大肠癌中医药治疗要点
 护理方法:
大肠癌提示:
·   并发症
·   治疗
·   大肠癌的治疗误区:
·   预后
·   预防
·   大肠癌中医药治疗要点
·    护理方法:
·   大肠癌提示:
综述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大肠癌是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流行病学
  大肠癌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食管癌。
  大肠癌在不同地区,其发病率有明显区别。据世界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大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日本、智利、非洲等地则低。根据有限资料,非洲大肠癌的发病率似乎非常低,Burkitt报道分布于非洲各地的21家医院,最多的一家医院每年可遇到4例大肠癌。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病率较高。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属于低发区。近年来大肠癌同肺癌一样有上升趋势,我国亦不例外。该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亦有地区差异,以上海、浙江、福建为高发区。
  男性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1.6:1。
  发病率年龄方面资料,据国内统计,以40~50岁为多,年龄组中位数为45左右,40岁以下者全部病例的1/3左右,30岁以下者占10%左右。高发国家大肠癌高发年龄为60~70岁,30岁以下者占6%左右。我国大肠癌好发年龄比国外提早10~15岁,30岁以下者占11%~13%,这是我国大肠癌的一个主要特点。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大肠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病因尚未明确,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1、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2、遗传因素 国内外均有大肠癌家庭性的报道,大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大肠癌的可能。最近有学者对肿瘤抑制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3、大肠腺瘤 根据各地的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颇为一致。有人统计,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4、慢性大肠炎症 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系,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溃疡性结肠炎,约有3%~5%癌变。
  中医认为大肠癌发病与肠胃虚寒、饮食不节、外邪内侵等有关。
病理
  一、大肠癌的大体分型
  1、早期大肠癌 癌肿限于大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称早期大肠癌,一般无淋巴结转移,但其中癌肿浸润至粘膜下层者,有5%~10%病例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根据肉眼观察早期大肠癌分为3型。
  (1)息肉隆起型:外观可见有局部隆起的粘膜,有蒂或亚蒂或呈现广基3种情况。此型多为粘膜内癌。
  (2)扁平隆起型:粘膜略厚,近乎正常,表面不突起,或轻微隆起,似硬币样。
  (3)扁平隆起伴溃疡;如小盘状,边缘隆起而中心凹陷。仅见于粘膜下层癌。
  2、晚期大肠癌 系指癌组织侵犯在粘膜层以下,直至浆膜层者。肉眼观察分为3类。
  (1)肿块型: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球状或半球状,表现有多数小溃疡,易出血。此型浸润性小,淋巴转移发生较迟,预后较好。
  (2)溃疡型:初起为扁平状肿块,以后中央部坏死,形成大溃疡,边缘外翻呈蝶形,表面易出血、感染。
  (3)浸润型:癌组织主要沿肠壁浸润生长,有明显纤维组织反应,引起肠管狭窄和肠梗阻,淋巴转移较早,预后较差。
  二、大肠癌的组织学分型
  一般分为腺癌、粘液癌及未分化癌。
  1、腺癌 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或腺泡状。根据其分化程度,按Broder法分为Ⅰ~Ⅳ级,即低度恶性(高分化)、中等恶性(中分化)、高度恶性(低分化)和未分化癌。本型较多见。
  2、粘液癌 癌细胞分泌较多粘液,粘液可在细胞外间质中或集聚在细胞内将核挤向边缘,细胞内粘液多者预后差。
  3、未分化癌 癌细胞较小,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呈不整齐的片状排列,浸润明显,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预后差。
  三、扩散与转移
  1、直接浸润 大肠癌的直接蔓延系循肠壁内淋巴管纵轴的垂直方向发展,即沿着肠管周径及向深层浸润,平行肠管长轴方向的扩散较少,因此,很少超越肿瘤上、下缘2~3cm以外。有人观察236例结肠癌病理标本,肠壁由浸润超越肿瘤上、下4cm以外的仅0.5%。直接蔓延可以突破浆膜层而侵入邻近器官如肝、胆、膀胱、子宫、阴道等。或造成腹腔内种植性播散。
  2、种植播散 常见的种植方式有以下3种情况。
  (1)腹腔种植:癌细胞侵犯至浆膜外时,可以脱落至腹腔内其他器官表面,引起腹腔种植播散。腹腔种植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好发部位有大网膜、肠系膜、膀胱直肠凹、子宫直肠凹等,以盆腔道格拉斯窝(直肠子宫陷凹)附近较为常见;可以在阴道触诊时及硬结,也可以广泛种植于腹腔内,形成癌性腹膜炎。
  (2)肠腔种植:大肠癌灶附近的肠腔内常有脱落的癌细胞附着,在粘膜完整时,癌细胞不会种植生长,但若肠粘膜有损伤,则可在破损处发生种植,这也可能是大肠癌常有多发病灶的原因之一。
  (3)医源种植:多在手术过程中,种植于吻合口和腹壁切口。在手术时应采取防范措施,加以避免。
  3、淋巴转移 近年来对于大肠粘膜的超微结构研究确认,大肠粘膜内无淋巴管存在。因此,大肠的粘膜内癌无淋巴结转移的可能,但如病变浸润到粘膜肌层以下,则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郑芝田指出:淋巴结转移多在肠壁受到侵后开始转移,手术时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可达30%~68%。其转移途径是一般先转移到沿边缘动脉与结肠平行的淋巴结,再沿供应病变肠段的肠系膜血管到血管蒂起始部的淋巴结,此种先沿肠管平行方向走行,再沿系膜血管走向中枢的淋巴结转移途径,是结肠癌的特征。少数情况下,亦可不依次序而呈跳跃式转移;尤其引流区的淋巴结有转移而阻塞后,也可发生逆行性转移入病灶的近侧或远侧淋巴结。有人统计在已有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时,距结肠近侧或远侧7cm处结肠属淋巴结尚有10%的转移率。但直肠癌则不然,其淋巴引流出直肠壁后,立即沿直肠上血管走行,发生逆转性转移的现象非常少见,有人观察489例直肠癌标本,仅1.7%有逆转移;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及转移程度,比结肠癌严重。
  4、血行转移 多在侵犯小静脉后沿门静脉转移至肝内。大肠癌诊断时已有10%~15%的病例转移至肝内,尸检则有2/3转移至肝,也可先经Baston椎旁静脉丛而首先出现肺转移,其他脏器如骨、胸、肾、卵巢、皮肤均可发生转移。如形成梗阻或手术挤压时,易造成血行转移。距肛门缘6cm以下的直肠癌血行转移率最高,可达40%~50%;其次为上段直肠癌,约在20%以上。结肠癌的血行转移率不足10%。
  四、大肠癌的多中心生长
  大肠癌绝大部分为单个,少数病例同时或先后有1个以上的癌肿发生,其多发倾向仅次于皮肤和乳腺。癌数目可达2~5个之多,多中心癌的绝大多数(82%)为2个癌灶。多中心癌的诊断标准是:①癌灶分散,有正常肠壁间隔,有人报道相距6~10cm的有35%,相距2cm以内的有16%;②相距较近的癌必须是除外粘膜下播散转移及术手复发者。异时性多发癌,相距时间多在2~6年之间,但亦可有发生在20年以后的病例,必须与前次手术复发相区别。
临床表现
  一、早期大肠癌
  早期多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和病情的继续进展,才显露出症状。实际在临床上已出现症状的患者,其局部病变已往往明显严重,甚至到了晚期。
  二、晚期大肠癌
  大肠癌一旦进入晚期,可出现较明显的症状,但有些症状并非特异,且与癌肿所在的部位有关。
  1、右侧结肠癌 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腹胀,腹痛,腹部压痛,腹部包块,进行性贫血。包块位置随病变位置而异。盲肠癌包块位于右下腹,升结肠包块位于右侧腹部、结肠肝曲包块位于右上腹,横结肠包块位于脐部附近。此外可有发热、消瘦,并有穿孔及局限性脓肿等并发症,此时病变已进入最晚期。
  2、左侧结肠癌 由于乙状结肠肠腔狭小,且与直肠形成锐角,因而易发生狭窄和进行性肠梗阻,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以排便次数增多。由于梗阻多在乙状结肠下段,所以呕吐较轻或缺如,而腹胀、腹痛、肠鸣及其肠型明显。癌肿破溃时,可使粪便外染有鲜血或粘液。梗阻近端肠管可因持久性膨胀、缺血、缺氧而形成溃疡,甚至引起穿孔,也可发生大量血及腹腔脓肿。
  3、直肠癌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有血液或粘液,伴有里急后重。由于癌肿可侵犯骶丛神经,可出现剧痛。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尿急、尿血等症状。癌肿侵犯膀胱,可形成膀胱直肠瘘管。直肠癌也可引起肠梗阻。
  4、肛管癌 主要表现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时加剧。当癌肿侵犯肛门括约肌时,可有大便失禁。肛管癌可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故可于腹股沟触及肿大而坚硬的淋巴结。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
  2、直肠指诊:我国下段直肠癌远比国外多见,占直肠癌的77.5%,因此绝大部分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3、乙状结肠镜检查:国内77.7%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常用的乙状结肠镜管长30cm,可直接发现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中段以下的肿瘤。
  4、钡灌肠X线检查:病变在乙状结肠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须进行X线钡剂灌肠检查。普通钡灌肠X线检查对较小的大肠癌容易漏诊,最好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学诊断的正确率,并显示癌肿的部位与范围。
  5、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肠癌的发现与癌的确诊,进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6、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癌胚抗原(CEA),这是一种糖蛋白,常出现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并非大肠癌的特异相关抗原,故血清CEA测定对本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EA,作定量动态观察,对判断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如大肠癌经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后,血清CEA则逐渐下降;若复发,又可再度升高。
  7、其他检查:直肠内超声扫描可清晰显示直肠肿块范围、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分辨直肠壁各层的微细结构,检查方法简单,可迅速提供图像,对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有一定帮助。CT检查对了解肿瘤肠管外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或肝脏转移有重要意义,对直肠癌复发的诊断较为准确。
诊断
  (一)临床诊断
  1、凡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大便变扁,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部不适,便血,均应疑有肠癌的可能,并及时行直肠指检或内镜检查。
  2、对有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消瘦、乏力等患者,要考虑大肠癌慢性失血的可能,应作大便潜血检查证实,必要时行X线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3、成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腹部肿块、腹痛等,也应疑及大肠癌的可能。
  4、对有慢性结肠炎、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应重点进行癌前普查。有息肉者尽快切除并明确诊断。
  5、凡对疑及本病者,均应借助内镜或指检等行病理涂片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临床分期
  对大肠癌传统上采用的是Dukes分期。1978年我国第一次全国大肠癌科研协作会议上提出了我国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的试行方案,现已成为目前国内较为统一的分期方案。
  Ⅰ期:(Dukes′A):0:病变限于粘膜层(原位癌)1:病变侵及粘膜下层。2:病变侵及肠壁肌层。
  Ⅱ期(Dukes′B):病变侵及浆膜,或侵及周围组织和器官,但尚可一起作整块切除。
  Ⅲ期(Dukes′C):1:伴病灶附近淋巴结转移(指肠壁旁或边缘血管旁淋巴结转移)。2:伴供应血管和系膜切缘附近淋巴结转移。
  Ⅳ期(Dukes′D):1:伴远处脏器转移(如肝、肺、骨、脑等处转移)。2:伴远处淋巴转移(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或供应血管根部淋巴结广泛转移无法全部切除者。3:伴腹膜广泛播散,无法全部切除者。4:病变已广泛浸润邻近器官无法全部切除者。
  1978年国际抗癌联盟提出了直肠癌的TNM分期,但因Dukes分期早已被广泛采用,故TNM分期仍难以推广。
  原发肿瘤(T)分期:
  TХ:原发肿瘤无法估计。
  T0:临床未发现肿瘤。
  Tis:原位癌。
  T1:肿瘤侵及粘膜下。
  T2:肿瘤侵及肌层。
  T3:肿瘤穿透肌层至浆膜下或至无腹膜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
  T4:肿瘤穿透脏器或直接侵犯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分期:
  NХ: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结肠或直肠周围有1~3个淋巴结转移。
  N2:结肠或直肠周围有≥4个淋巴结转移。
  N3:任何直肠上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Х:有无远处转移不详。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鉴别诊断
  1、结肠癌的鉴别诊断主要是结肠炎性疾病,如肠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阿米巴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息肉病等。临床上鉴别要点是病期的长短,粪便检查寄生虫,钡灌肠检查所见病变形态和范围等,最可靠的鉴别是通过结肠镜取活组织检查。
  阑尾周围脓肿可被误诊为盲肠癌(结肠癌),但本病血象中白细肠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无贫血、消瘦等恶病质,作钡灌肠检查可明确诊断。
  2、直肠癌往往被误诊为痔、细菌性痢疾、慢性结肠炎等。误诊率高达60%~80%,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特别是肛门指诊和直肠镜检查。
  3、结肠其他肿瘤如结肠直肠类癌,瘤体小时无症状,瘤体长大时可破溃,出现极似结肠腺癌的症状;原发于结肠的恶性淋巴瘤,病变形态呈多样性,与结肠癌常不易区别。均应作组织涂片活检来鉴别之。
并发症
  1、肠梗阻 肿瘤增大可致肠腔狭窄, 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导致机械性肠梗阻。但在临床上肿瘤性急性肠梗阻并非是因肿瘤增生完全阻塞肠腔所致,在很多情况下是在肿瘤造成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局部发生炎性水肿、食物堵塞或肠道准备给予甘露醇等诱发。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呕吐等。大肠癌性梗阻挡0%位于左半结肠,20%~30%位于右半结肠,其中共中央总书记0%的右半结肠梗阻位于结肠肝曲。
  病理生理变化
    (1)肠膨胀:结肠是细菌大量繁殖,发酵产生的气体量显著增加,疼痛造成吞咽气体量也增加,胃肠分泌液吸收障碍,并通过回盲瓣不断排入结肠。梗阻近端结肠进行性膨胀,腹压升高,隔肌上移,出现循环呼吸功能障碍。
    (2)体液丢失:任何原因的梗阻均可出现液体量丢失现象。尤其在肠管出现绞窄时,大量液体丢失,严重脱水,血液浓缩,血容量下降,导致休克。
    (3)电解质紊乱:大肠的梗阻大量的肠分泌液,血浆或血液丢失,不可避免地伴有电解质丢失,酸碱平衡失调,导致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4)感染和毒血症:随着梗阻的不断发展,肠壁变薄,通透性增加或因肠坏死穿孔大量细茵和毒素进入到腹膜腔,引起严重的细菌性腹膜炎和毒血症,导致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大肠癌所致肠梗阻的处理原则
    (1)I期治愈性措施:适用于一般情况尚好,原发肿瘤尚能根治性切除,无显著I期肠吻合不利因素者。
    (2)Ⅱ期不治愈性措施:应强调力求使肿瘤切除手术置于I期手术中,Ⅱ期手术仅是肠道连续性重建的内容,适用于一般情况尚好,原发肿瘤有根治性切除机会但有显著I期吻合不利因素者。
    (3)减少肿瘤负荷措施:对于原发灶尚能切除但无根治时机者,应力求切除原发灶,酌情行I期肠吻合或肠造口术。
    (4)缓解症状措施:对确无肿瘤切除时机者,酌情行分流术(肠吻合)或肠造口术以缓解肠梗阻症状。
  2、肠穿孔 临床有典型的急腹症表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X线平片见膈下新月状游艺机离气体等,可作出初步的诊断。常见穿孔的原因:①肿瘤致肠梗阻,其穿孔的部位往往不是肿瘤所在部位,而是肿瘤所致梗阻的近端。②溃疡型和浸润型的癌肿,可无肠梗阻存在,而是因肿瘤的不断生长,癌中心部营养障碍,发生组织坏死、破溃、脱落而致肠穿孔。穿孔早期临床上往往以高热、局限性腹痛、血象升高、腹部触及包块等为主要表现,而并不一定有急腹症表现。③还有一种因肿瘤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脏器如膀胱、子宫、小肠、阴道等产生粘连,当癌灶中习坏死,脱落,可穿透受累邻近器官司而形成内瘘。据报道结肠癌性内瘘的发生占所有结肠癌性穿孔的确良5%~28%。
  3、出血 急性大出血是大肠癌较少见的并发症。临床短时间内一次或反复多次大量鲜或暗红色血便,出血量往往超过1000ml以上,导致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肝冷、尿量减少甚至休克等一系列症状,常危及生命。
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癌肿为首选,辅之以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最近不少学者对早期大肠癌采用经内镜下切除治疗,也取得较好疗效。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属于“脏毒”、“肠覃”、“锁肛痔”、“症瘕”、“下痢“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忧思抑郁,脾胃失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误食不洁之品,损伤脾胃,酿生湿热,均可导致湿热下注,浸淫肠道,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日久蕴蒸化为热毒,血肉腐败故见腹痛腹泻,便中夹有粘液脓血或为便血,湿、毒、痰、淤、凝结成块,肿块日益增大,倡导狭窄,出现排便困难,病情迁延,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气血亏虚,或由脾及肾,还可以出现脾肾阳虚,虚实夹杂,甚至阴阳离决等变化。上海滩中医名家的“抗癌先锋网”提供下列效果上佳的中药秘方供参考:
  (1)海蛇软坚汤:功能理气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消症。主治直肠癌。
  针对直肠癌产生的病机主要是气滞血淤、痰凝毒聚,所以本方选用了夏枯草、丹参等大量化淤软坚的药物以消症积、活血化淤、解毒止痛、清热解毒,使全方成为软坚解毒散瘀之剂,因而治疗直肠癌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方治疗460例直肠癌患者,生存1年以上210例,生存3年以上40例。
  (2)黄白解毒汤:功能益气补血,清热解毒。主治大肠癌。
  祖国医学认为手术损伤元气,化学治疗以毒攻毒,不仅耗气伤阴,更可增加热毒。本方以黄芪、白英、仙鹤草等补益气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集扶正祛邪于一方,所以对92例大肠癌术后采用化疗方案的患者,同时应用本方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此类中药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既能巩固放疗、化疗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切断癌细胞的复制功能,也就是切断癌细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在血管内形成稳定的抗癌细胞,从而提高人体的代谢功能,即: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呼吸,使癌细胞缺血、缺氧,不再裂变,从而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
  大肠癌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1、外科治疗:大肠癌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肿。探查中如发现已有癌转移,但病变肠曲尚可游离时,原则上即应将大肠癌切除,以免日后发生肠梗阻;另一方面,癌肿常有糜烂、渗血或伴有继发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况获得改善。对有广泛癌转移者,如病变肠段已不能切除,则应进行造瘘或捷径等姑息手术。
  2、化学药物治疗:大肠癌根治术后,仍有约50%病例复发和转移,主要是手术前未能发现隐匿转移灶或术中未能将病灶完全切除。因此在剖腹手术前,先进行肿瘤肠腔内化疗或直肠癌术前灌肠给药,可阻止癌细胞扩散,杀伤和消灭癌细胞。术后继续化疗,有可能提高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
  大肠癌的化疗以5-氟尿嘧啶为首选药物。一般用静脉注射,可给12~15mg/kg,每日一次,共5天,以后剂量减半,隔日一次,直至明显的毒性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出现,以总量达8~10g为一疗程。本法反应稍轻,适用于门诊治疗。有肝脏转移者,可每日予5-氟尿嘧啶150~300mg,分次口服,总量约10~15g,比静脉用药的疗效差。目前多主张联合化疗,但尚无成熟方案。有人建议MFC方案,即:5-氟尿嘧啶500mg,丝裂霉素4mg,阿糖胞苷50mg,联合应用,第1~2周,每周静脉注射2次,以后每周1次,共8~10次为一疗程。化疗的毒性症状除胃肠道反应外,还可见骨髓抑制,须密切观察。此外,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还有呋喃氟尿嘧啶、优福定、环磷酰胺、双氯乙亚硝脲、环己亚硝脲及甲环亚硝脲等。
  3、放射治疗:疗效尚不满意,有人认为:①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率,减少区域性淋巴转移、术中癌细胞的播散及局部复发; ②术后放疗:对手术根治病例,如肿瘤已穿透肠壁,侵犯局部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或外科手术后有肿瘤残存,但尚无远处转移者,宜作手术后放疗;③单纯放疗:对晚期直肠癌病例,用小剂量放射治疗,有时能起到暂时止血、止痛的效果。
  4、冷冻疗法:冷冻疗法是采用制冷剂液态氮,通过肛门镜充分暴露肿瘤后,选用大小不等炮弹式冷冻头接触肿瘤组织,可有效地杀伤和破坏肿瘤组织。在中晚期病人不能手术时,酌情采用,可减少病人痛苦,免于作人工肛门,配合化疗能获满意疗效。
  5、对症与支持疗法:包括镇痛与补充营养等。
大肠癌的治疗误区:
  1) 对癌前病变的预防治疗重视不够。
  2) 有外科手术指征者放弃手术治疗,延误治疗时机。
  3) 西医无法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才寻找中医药进行治疗。
  4) 认为中医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抗癌,熟不知晚期肿瘤患者应以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率为治疗关键。
  5) 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后,症状暂时缓解或消失后而放弃有效的综合治疗。
  多吃谷物纤维可预防大肠癌
  发病人数每年增长2%,发病率跃居恶性肿瘤“前三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正慢慢逼近人类。昨天举行的“肿瘤科普周周讲”讲座上,专家呼吁,都市人少食腌制品,莫吃隔夜饭,多吃谷物纤维,有助于预防大肠癌。
  日常生活中,要控制体重,有规律地参与体力活动。戒烟限酒,防止烟草中的二甲基胫大量沉积诱发肿瘤。而酒精则可能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增加致癌风险。
  同时,还要提防便秘。若饮食及生活方式无大变化,排便习惯明显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粪条变细或羊粪样便、排便不尽感等,应及时就诊。
  绿谷肿瘤专家组建议,家常烹饪尽量多蒸、煮、炖,少煎、炸、烤,烹调过程可尝试以下“防癌法”:
  ■烧烤选择瘦肉,切去脂肪,吃烤鱼或烤鸭,请去皮。
  ■油煎食物时,火不要过旺,最好控制在150℃左右。
  ■烧焦鱼、肉,不可食用。
  ■蔬菜先洗后切,切好即炒,炒好即食。因为,维生素C不够稳定,易溶于水。
  ■莫要挤掉菜汁,菜汁富含维生素C、酶和其他营养物质。
  ■适时“吃醋”。维生素C遇酸性环境不易分解,烹调蔬菜加点醋,能有效保护维生素。
预后
  大肠癌的预后为常见消化道肿瘤中最好者,可能与其生物学行为有关。
  影响大肠癌的预后因素有:
  1、临床因素
  (1)年龄:年龄小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同时年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分化较差的粘液腺癌较多。
  (2)肿瘤部位:不少研究发现结肠癌的预后比直肠癌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Dukes’C期病人中结肠癌预后明显优于直肠癌。直肠癌的预后也与病灶位置关系密切。
  (3)肿瘤临床表现:肿瘤直径、肿瘤的浸润固定、外侵均可影响预后。
  (4)临床分期:病期晚则预后差。
  2、生物学特性
  (1)癌胚抗原(CEA):在B、C期病人中,复发的可能性与术前CEA浓度有关, CEA的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成反比。
  (2)肿瘤的倍体和染色体: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取决于癌细胞DNA含量、倍体的构成、增殖及染色体的畸变等不同程度的改变。
预防
  预防是减少大肠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1、避免长期进食高脂食物,多进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大蒜、茶叶等天然抑癌食品,适当补充维生素A、B12、C、D、E和叶酸。
  3、积极防治癌前病变,对有肠息肉,尤其是肠息肉家族遗传性患者,须及早予以切除;大力防治出血吸虫病及血吸虫肉芽肿。
  4、对有癌瘤遗传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行癌前普查;近期有进行性消瘦及大便习惯改变者,也应及早行有关检查,以期尽早发现。
  5、对早期肠癌手术后或放疗后患者,应定期复查,有条件者应长期坚持给予扶正抗癌中药巩固治疗,预防复发。
  大肠癌调养护理
  内容简介:大肠癌的形成与发展和饮食有著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合理的饮食是大肠癌预防和大肠癌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重要方面,大肠癌饮食调理有助於大肠癌康复。同时,保持乐观情绪,解除为难情绪,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以及注意锻炼膀胱功能等生活调养也不可忽视
  一、饮食调养
  由於大肠癌的形成与发展和饮食有著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饮食调养是大肠癌防治中不可忽视的一重要方面,合理的饮食有助於疾病的康复。
  1.马齿苋、鸡蛋各50g,或猕猴桃适量。每日50g,制作成食品常年服用。对大肠癌者有辅助治疗功效。
  2.黄花菜30g,木耳15g,血馀炭6g。将前两种水煎取汁300ml,冲服血馀炭。亦可常服鲜无花果。对肠癌便下血水者有治疗作用。
  3.大肠癌并有明显贫血者,可用黑木耳30g、红枣30枚,做成食品为1日量,每日食之。
  4.对放疗或化疗後白细胞减少者,可用苡米、芡实、菱角、莲子等煮粥佐餐,常食之。或多食香菇、平菇、口蘑、黑木耳、银耳等,能提升白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
  5.大蒜及葱类,有预防及治疗肠癌功用,宜多食之;肠癌腹泻者食之更宜。
  二、生活调养
  1.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抑郁或急躁易怒。
  2.对直肠癌术後造瘺病人,要解除为难情绪,如控制好,一般均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3.直肠癌术後排尿障碍者,应注意锻炼膀胱功能
大肠癌中医药治疗要点
  1.湿热型
  主证:腹痛腹胀,便下粘液臭秽或夹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或伴发热、恶心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
  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银花12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2.瘀毒型
  主证:下腹疼痛,痛有定处,大便带脓血粘液,或里急后重,或大便溏细,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化瘀解毒。
  方药: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木香6克,川连6克,红藤15克,白头翁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枳实12克,八月札30克。
  3.脾肾亏虚型
  主证:腹痛隐隐,腹部肿物渐大,久泻久痢,便下脓血腥血,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声低气怯,纳呆,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暗晦,苔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固肾,消症化积。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云苓15克,生薏仁30克,陈皮6克,罂粟壳6克,肉豆蔻9克,淡吴萸6克,野葡萄藤30克,方儿茶12克,五倍子12克,北芪20克。
  大肠癌临床上往往见病程迁延难愈,证候错综复杂,寒热虚实兼夹。但其病因病机与“脾虚”、“湿毒内阻”关系最大,故临证时须抓住其疾病之本质,分清标本虚实,健脾益气,化湿解毒为其基本治则。根据病情程度,疾病之发生部位,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治疗优势,灵活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服与灌肠、内服与外洗相结合之治疗方法。保留灌肠以清热解毒为原则,基本方取大黄、黄柏、赤芍、红花、苦参、公英、七叶一枝花、地榆。此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食蔬菜,水果等富合维生素食物,才能有助于提高疗效。
  (二)针灸治疗
  l.针灸对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食欲的辅助治疗
  选穴:足三里、合谷、大肠俞、脾俞。
  方法: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6次为1疗程,一般用3~4疗程。
  2.穴位激光治疗
  选穴:大肠俞、足三里、大椎、肾俞、脾俞、痞根、痞块、癌根、再生穴。
  方法:用氦-氖分子激光聚焦照射穴位治疗,频率为10~25次秒,每日照射3~5次,每穴照射4~5分钟,隔日或隔2日照射1次,疗程可至6个月。
  3.针灸对放化疗骨髓抑制的辅助治疗
  选穴:主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骨、血海、隔俞;配穴为太冲、太溪。
  方法:行多补少泻手法,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6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3疗程。
  4.针灸对放化疗胃肠道反应的辅助治疗
  选穴:内关、曲池、足三里。
  方法:手法以提捻转为主,留针15~30分钟,在放化疗开始前同时进行,隔日1次。
  5.针灸对放化疗直肠、膀胱反应的辅助治疗
  选穴:双侧合谷、天枢、上巨虚、足三里;配穴:里急后重者加气海;粘液便者加阳陵泉、三阴交;血便者加下巨虚。
  方法: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日针1次,1~2周为1疗程。
  6.针灸对放化疗全身反应的辅助治疗
  选穴:肾俞、命门、膏盲、足三里。
  方法:采用氨一氖激光器,激光输出功率3~8mw,照射1m,每穴照射3分钟,每天照射1次,每个穴位照射最多不超过15次。
  7.耳穴对放化疗胃肠道反应的辅助治疗
  选穴:恶心呕吐取内分泌、胃;食欲不振取胃、内分泌、交感;呃逆取食道、贲门。
  配穴:上述各症分别取肾、贲门、食道;脾俞、胃。
  方法:用胶布将王不留行贴于穴上,每日按摩3~4次,每贴7日。
  8.针灸对癌性疼痛的辅助治疗
  选穴:双侧足三里。
  方法: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得气为宜,留针1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
  (三)外治法
  1.肛管癌溃烂者可外敷九华膏或黄连膏、四黄膏等。
  2.灌肠方 直肠癌放疗后局部炎症、疼痛、肿胀者;或大肠癌表现为湿热内阻者可用以下灌肠方保留灌肠。
  生大黄20克,黄柏15克,山桅子15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20克,红花15克,苦参20克。将上方药物加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从肛门插入导尿管约10~15厘米深,注药后保留1~2小时。每日1次,30天为1疗程。局部红肿热痛者可用上方适量加水给予坐盆。
  有腹痛、脓血便或便血甚者,易山桅为山桅炭,加罂粟壳15克,五倍子15克收敛止血。高热、腹水者加白花蛇舌草30克,徐长卿30克,芒硝15克。
  (四)验方偏方
  验方
  复方半莲汤:半枝莲60g,石见穿30g,生地榆30g,苡仁30g,忍冬藤30g,昆布30g,山豆根15g,槐角15g,胡麻仁15g,白蚤休12g,帜壳9g,川朴9g。制成煎剂,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应用本方治疗肠癌20余例,有效率1 00%。
  偏方
  ①瞿麦根汤:鲜根用米泔水洗净,每天50—100克(干根用40—50克),水煎服。
  ②鲜鹅血50—100毫升,每日1次口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总有效率为65%。
 护理方法:
  取无菌8号婴儿导尿管1根,将导管的一侧置于肿瘤床的创面(若回盲部或升结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肝脏下右侧结肠旁沟;若结肠脾曲部或降结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左侧结肠旁沟达脾下极;若是乙状结肠或直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盆腔内),导管的另一端引出腹腔后在腹壁肌层潜行约5 cm,再在腹壁上穿一小孔将导管引出,并用丝线缝合固定于腹壁上。待伤口愈合后开始腹腔局部化疗,将5-Fu 500 mg和卡铂100 mg溶解入0.9%的氯化钠溶液500 ml中,快速注入腹腔,1/d,连续5 d为1疗程。每月重复1疗程,共6疗程。天冷时,为避免冷液体对腹腔的刺激,宜将液体预热至37℃左右。腹腔化疗期间,不用其它抗肿瘤药物或方法治疗。在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对症、支持疗法。化疗前后检查血常规、GPT等,每月复查肝脏B超、血清癌胚抗原(CEA)1次,便于对肿瘤的追踪观察及疗效的评价。
  腹腔内化疗的疗效:
  腹腔化疗具有高选择性区域化疗药代动力学的特点,能在腹腔液内、门静脉血和腹腔淋巴系统中以及肝脏中恒定维持高浓度的抗癌药物,使术中脱落在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或残存的微小癌灶以及腹腔常见复发转移部位浸泡在高浓度的抗癌药液中,直接受抗癌药物的攻击。Speyer等发现,抗癌药物经腹腔内注入后数小时,腹腔内的药物浓度为血浆内浓度的400倍,Derick等发现腹腔内用药可使腹腔表面5-Fu浓度比血液中浓度高300~2 200倍[1]。大肠癌术后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原发灶附近及其淋巴结,最多见的播散部位是肝脏和腹腔。因此,腹腔局部化疗是控制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手段。
  大肠癌及手术后怎样进行体育疗法
  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一种早期症状隐蔽的癌症,容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肠癌生长较慢,有较长的时间限于局部,早期发现可手术根治。有数据显示,大约有三至四成的肠癌病人因医生和病人本身的疏忽而被误诊。与大部分癌症发病率逐年下降相反,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上海的调查显示,我国肠癌发病率的增速是全球肠癌平均水平的两倍,达到年均4%。
  大肠癌及手术后怎样进行体育疗法?
  (1)屈腿运动:仰卧位,两腿同时屈膝抬起,使大腿贴腹,然后还复,重复10多次。
  (2)举腿运动:仰卧位,两腿同时举起(膝关节保持伸直),然后放下,重复10多次。
  (3)踏车运动:仰卧位,轮流屈伸两腿,模仿踏自行车的动作,运行要灵活,屈伸范围尽量大,做20~30秒。
  (4)仰卧起坐:仰卧位,收腹屈伸坐起,两手摸足尖,每次7~8下。
大肠癌提示:
  大肠癌手术后最容易肝转移,为了防止转移,西医一般要放疗化疗,由于放疗化疗没有辨别能力,所以需要重复放化疗,多次放化疗以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转移,建议在西医治疗的时候,及时采取中医,针对患者体质,采取免疫治疗,和西医营养支持治疗。
 

地址:济宁市建设北路67号    邮编:272007    咨询电话:0537-2351281    Email:jiningzlyy@163.com

鲁ICP备17047816号-2     版权所有:济宁肿瘤医院

 鲁公网安备 37081102000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