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22 点击次数:1378 来源:
首先,关怀照顾过于无微不至,甚至连挤牙膏、拧毛巾这些小事都包办代替,生怕累着患者。这样极易使患者自己认为已是一个废人,自己的存在只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和麻烦,从而丧失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有些患者经过放化疗等治疗后体力较差,往往会对别人的帮助产生依赖心理,自己从而放弃活动和锻炼的机会,殊不知这对身体的恢复是没有好处的。
第二,在探视患者时在其面前表现出明显的怜悯与同情,和患者一起埋怨老天不公,甚至和患者一起掉眼泪;与其交谈时则小心翼翼,目光不敢对视,顾左右而言他,甚至连一个与病相关的“敏感”字眼都不敢提等等。这些都会产生负面效应,使患者感到悲伤、孤独和压抑。患者常常会因此联想到自己与常人的区别,觉得自己已经被排斥于社会生活之外,由此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第三,过于频繁的探视,有时可以看到一位癌症患者住院后,家人、亲戚、朋友、同事、老同学纷纷前来探视,可谓“络绎不绝”。表示关怀和照顾固然需要,过于频繁的探视会影响患者休息,同时也往往会给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压力,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自己剩下的时间不长了,从而也会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
第四,另一个极端是为了让患者休养好,隔断患者与社会的联系,如过于严格地限制别人的探视,限制患者看书学习,甚至禁止读报纸、看电视,缩小其活动范围等等。这样做的后果是使病人的孤独感更加强烈,甚至会产生被社会遗弃的感觉,也不利于患者转移注意力,缓解精神上的压力。
第五,日常生活上过度放纵或限制,有的不管有无科学依据,限制患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碰,甚至连正常的夫妻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有的认为反正患者活不久了,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想抽烟就抽,想喝酒就喝,想吃什麽尽量满足等等,殊不知他们的病很多都是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这样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身体的康复,也容易导致营养的不均衡和精神心理上的障碍。
实际上,如果癌症患者不是病情特别严重,如果不是处于手术、放、化疗等特别治疗时间,需要适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情况,完全没有必要过度限制他们的正常活动。应鼓励、监督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让癌症患者及时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循序渐进增强体质、对抗疾病。鼓励他们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向社会靠拢,有益于他们的康复。在今天,癌症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治之症,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加深,经济状况的好转,定期、及时的体检,使很多早期患者可以治愈,有效的综合治疗完全能够大大延长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有些并能使其恢复一定的工作能力。在各地,众多的“抗癌明星”和“抗癌俱乐部”成员幸福愉快地生活,有的人甚至比患病前取得了更大的成绩,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有很多资料表明,保持精神愉快和心情舒畅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癌症的手段,它可以充分调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消灭肿瘤细胞。所以,关怀照顾癌症病人一定要适度,使他们既得到科学、恰当的治疗,又能享受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
本文转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