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癌症 预防是最有力武器
发布时间:2016-4-19
点击次数:1768
来源:
本月初,美国癌症“登月计划”发布六大主攻方向,包括癌症疫苗、高灵敏度癌症早期检测、免疫疗法及组合疗法、癌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细胞的单细胞基因组分析、儿童癌症的新治疗方法、加强数据共享。面对癌症这一全球的共同健康劲敌,各国都在积极致力于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的抗癌国家行动也在不断升级加码。专家指出,肿瘤防控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预防是最有力武器。
■癌症是全球共同的健康劲敌
目前,全球每年肿瘤新发病例1400万例,死亡82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肿瘤每年可造成1000万人死亡。早在2012年9月,美国最大的癌症中心、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就推出了癌症“登月计划”,目的是用5年~10年的时间,显著降低部分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新的抗癌国家工程 “登月计划”,主攻六大方向,由副总统拜登负责领导。美国将为该计划投入10亿美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绿化表示,各国、各专业机构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计划、战略,但终极目标都是希望能够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
■“中国式”癌情形势紧迫
近20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都处于上升趋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约430万例,死亡280万人,每年肿瘤造成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
王绿化说,与西方国家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多发相比,我国癌症发病具有“中国特色”,除肺癌外,主要是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肝癌和食管癌,这4种癌占全国癌症病例的57%,占全球病例的1/3~1/2。从癌症死亡率上看,我国有4种肿瘤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位,肺癌死亡人数占全球肺癌死亡人数的32%,胃癌占47%,肝癌和食管癌死亡人数均超过全球相关死亡人数的50%。
专家同时指出,我国肿瘤防治现状的另一特点是患者总体预后差,这是因为我国常见的均为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的肿瘤,总体癌症死亡率显著高于西方。我国约60%的恶性肿瘤死亡可以通过减少慢性感染等来预防,37%的恶性肿瘤患者通过系统规范的诊治可以获得长期生存,但受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恶性肿瘤总体诊治水平低、多学科综合治疗不规范等因素影响,诊治效果参差不齐,整体欠佳。
我国肿瘤筛查和早期诊断基础薄弱,仅为20%,而发达国家达到50%以上。临床上中晚期患者偏多,也是我国癌症患者生存期短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诸多现实问题,亟待政府和社会各机构共同努力。
■我国抗癌国家行动不断升级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说,国家层面在2003年开始制定癌症总体防控规划。2015年,我国出台了由16个部委共同发布的“肿瘤防控三年计划”,明确了我国肿瘤防控的总体目标:国家和省级政府制订肿瘤防控方案和机制;完善和建立国家癌症中心指导作用,建立以医院和防控机构为主体,联合基层医疗机构的癌症防控网络;建立和完善肿瘤登记制度;使全人群的癌症知识知晓率达到60%,吸烟率降低3%;对常见恶性肿瘤开展筛查,达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常见恶性肿瘤进行规范化诊治,从而提高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与美国“登月计划”一样,肿瘤精准治疗也是我国重点研发计划中的核心内容。
■肿瘤防控最有效的是预防
在美国癌症“登月计划”中,癌症疫苗、早期筛查技术是重点研究内容。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表示,我国肿瘤发病率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上升,但是在美国,不但肿瘤死亡率下降,发病率在进入新世纪后也逐渐下降,这主要得益于预防。
赫捷表示,肿瘤防治的最大难点在于发病原因不清,尚无明确科学结论。但目前可根据现有研究,针对与肿瘤发病关系最大的原因确定防治方案,大力开展高危人群筛查、防癌体检等工作。
在我国,通过控制慢性感染等危险因素,癌症预防的效果已经呈现。郝希山说,我国死亡率比较高的肿瘤是肝癌,从1992年开始,我国推广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大大下降,肝癌的发病率在有些地区也出现拐点。
目前,我国防癌体检开展尚不理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左京华医生说,公众对防癌体检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一次体检正常,认为以后都不用再检查;发现癌前病变不以为然;过分注重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及结果等。